114-1生命教育服務社|兒童品格園與生命教育營隊
- 實踐期程:2025-10-25-2026-02-28
- 聯絡人:吳丰恩
- 聯絡方式:0928110751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5-11-25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本計畫旨在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帶領偏鄉兒童認識生命的價值,探索自我並培養性格,並在互動與陪伴中感受被愛與關懷的力量。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在於:人的一生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具備價值與意義。生命教育不同於知識性教育,它強調價值觀、人生觀與態度的建立,重視品格、情緒與行動的整合。
此計畫以「生命×性格成長營」為主軸,進到新北偏鄉小學舉辦生命教育營隊,結合生命教育與性格教育五大核心(自我、他人、社會、自然、超越),並融入多元專業課程與體驗式教學。透過程式邏輯、英語表達、建築體驗與永續手作四大課程,引導孩子在學習中實踐「誠實、尊重、合作與責任」等性格。
本計畫將以「移地教學、體驗式學習」為主要特色,帶領大學生志工與學童一同進入真實的生活場域,進行生命教育與關懷服務,包括:前往得榮少年基金會、麥當勞叔叔之家、流浪之家與海岸環保活動等地進行服務與體驗,讓學生從陪伴與服務中體會生命教育的實踐意義。
此外,計畫中亦融入「多元文化學習」概念,鼓勵學生透過故事、手作與跨文化體驗,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價值,拓展包容與尊重的視野。
整個過程不以完成任務為唯一目標,而在於陪伴、共感與啟發,讓孩子能從互動中感受到愛與被重視,進而培養積極、負責與關懷他人的態度。學生志工則在教學與反思中成長,學會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實現教育關懷的社會價值。
活動內容與分工
為確保計畫順利執行,本團隊依不同階段任務設立六個小組,透過合作與分工達成完整的教育服務流程。
(一)課程設計組
負責課程發想、教案撰寫與教材製作。以《性格童話繪本系列》為核心教材,設計四大模組課程(英語會話、程式設計、建築體驗、永續手作),將專業能力轉化為寓教於樂的活動。並依孩童學習回饋滾動修正,確保課程與心理發展相符。
(二)現場執行組
負責活動主持、場地佈置、動線規劃與安全引導。於營前接受志工訓練與演練,熟悉活動流程與緊急應變。營期中帶領孩子參與每一項體驗,確保學習氣氛安全、活潑且有秩序。
(三)紀錄與反思組
負責文字與影像紀錄、學童學習歷程蒐集、成果報告與後續改進建議。於活動後彙整成影片與圖文報告,並於粉絲專頁公開分享,擴散生命教育的影響力。
(四)行政與總務組
負責報名、家長聯繫、交通住宿、財務與器材管理,確保整體運作流暢。並設有「備案規劃」,如天候或交通突發狀況時,能即時轉換為室內生命教育工作坊或社區陪伴活動,確保活動不中斷。
(五)心理輔導組
負責觀察學童情緒變化與人際互動,適時提供情緒支持。營前受專業輔導老師指導,學習傾聽、回應與情緒安撫技巧,並於營後進行個案回饋與情緒整理。
(六)成果展與回顧組
負責規劃營後成果展與頒獎活動,讓家長與校方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展覽內容包含學習單、海報、手作作品與營期紀錄影片。成果也會同步上傳至社群平台,形成永續分享與教育資源庫。
(七)醫療組
負責學童健康管理與緊急醫療支援,確保所有參與者在安全與安心的環境中學習與活動。營前整理學童健康資料(含過敏、用藥、特殊病史等),並備妥醫療用品與急救箱。營期中每日進行基本健康檢查與安全提醒,若有突發狀況能即時應變與通報。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大學生志工將專業能力融入服務中,以英語、程式、建築與設計等專業知識,設計能激發孩子思考與行動的課程。藉由實際帶領與互動教學,將「教育專業」轉化為社會實踐,讓服務更具深度與專業性。並透過參訪具環保意識的企業或場域(如永續建築公司、再生設計中心等),體驗專業知識與社會議題的連結。
2. 公民意識培育
透過陪伴與體驗活動,孩子在遊戲與討論中學習尊重、責任與合作。大學生志工則在服務過程中面對偏鄉教育與文化差異等議題,培養公民敏感度與社會責任感。同時,團隊透過移地教學與關懷行動,如拜訪得榮少年基金會、麥當勞叔叔之家與海岸淨灘等服務,實際參與地方關懷與環境永續。這些行動使學生從「服務」進一步走向「社會永續實踐」,學習以行動回應社會需求,培養能為社會帶來正向改變的公民意識。
3. 大學社會責任
計畫將生命教育與永續發展結合,對應聯合國SDGs第4(優質教育)、第10(減少不平等)、第11(永續城市)與第16(和平公義)。透過「教育×永續×關懷」的行動,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培養學生以所學回饋社會的能力,使「學以致用」成為可持續的行動力。
4. 真實問題解決
計畫聚焦孩子在生活中常見的真實議題,如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與家人溝通、情緒表達等,透過角色扮演與討論,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實踐愛與責任」。學生志工也透過觀察與反思,逐步調整課程設計,培養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5. 多元跨界創新
本計畫強調跨領域整合與創新實踐,結合教育、心理、設計、科技與文化研究等不同背景,發展兼具創意與溫度的活動模式。課程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引導孩子以多角度思考生命與社會的連結,並以反思與創作延伸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大學生志工亦在跨域合作中學會整合思維,將性格教育、創新思考與永續行動融合,成為未來具社會影響力的公民。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