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爵茶與司康餅社寒期營隊「點心英雄集結!」
- 實踐期程:2026-01-17-2026-01-28
- 聯絡人:楊恩峻
- 聯絡方式:IG:ntust_egts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5-11-10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本營隊以「文化 × 創意 × 實作」為核心,透過台灣傳統點心製作與團隊活動,讓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體驗中學習,培養動手能力、合作精神與在地文化認同。課程結合飲食教育、永續理念與遊戲設計,期望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促進孩子的全人發展,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1. 在地文化與實作學習
融合台灣在地傳統文化,帶領學員製作具代表性的台灣特色點心。食材選用以在地生產與當季食材為主,降低運輸碳足跡,落實低碳飲食概念。透過實作體驗,讓孩子培養創造力與文化歸屬感,同時學習永續消費的思維。
2. 食育推廣與生活教育
三天課程中,學員將學習甜點製作流程與烘焙器材操作,建立正確的食品衛生與安全觀念。並透過清潔與整理任務,培養整潔與自律習慣,鼓勵主動分擔家務。課程中同時融入低浪費烹飪與剩食再利用概念,讓孩子從生活中實踐環保。
3. 團康活動與合作學習
營隊設計多項破冰與團康遊戲,讓學員建立默契與友誼,並學習在團體中分工合作、尊重他人。活動中也將安排共創任務挑戰,讓孩子以團隊方式完成點心展示或主題創作,培養溝通與協作能力。
4. 遊戲化學習與食材教育
以 RPG 闖關遊戲形式貫穿營隊課程,學員需透過合作完成任務、收集食材,過程中了解食材來源與生產過程的辛勞。課程強調珍惜食物、低碳飲食與資源再利用,並在最後一天舉辦成果發表展,讓學員展示自己的點心作品與學習心得,促進自我表達與學習反思。
服務對象說明
本營隊以新北市永和區網溪國民小學四至六年級學童為主要服務對象,預計招收約 25–30 名學員。活動地點設於網溪國小教學空間與烘焙教室,以促進在地連結與文化交流。
活動備案規劃
(一)天候應變
若遇豪雨或颱風警報:依學校或政府公告停課標準辦理,並提前通知家長延期或改為線上互動課程(如甜點知識線上教學、小組線上挑戰)。
若僅為短暫降雨:室內活動(烘焙、團康、文化課程)正常進行,戶外活動則調整為室內替代方案(如食材知識闖關、永續食物創意工作坊)。
(二)食材與設備供應
若特定食材臨時短缺,將以同類在地替代品(如芋頭改為地瓜、香蕉改為木瓜)進行調整,確保課程順利進行。
烘焙器材(如烤箱、電動攪拌器)將準備備用組;若設備故障,指導老師將改以冷製甜點教學(如生乳酪、免烤餅乾)作為替代。
(三)健康與安全
每日活動開始前進行健康狀況確認(體溫、過敏問診)。
若學員有食物過敏或特殊飲食需求,將事先蒐集並標註,製作時避免使用過敏原食材。
全程備有醫藥箱與專責安全人員,必要時聯絡校護或緊急醫療單位。
(四)人力與課程調度
若指導老師臨時無法出席,將啟動教學支援制度,由助教或替補講師接手授課。
若學員臨時缺席,分組活動將即時調整組員比例,確保活動順暢與公平性。
(五)成果展與家長參與
若結業當日因外部因素無法辦理實體成果展,將改以線上成果分享會或作品攝影展形式呈現,仍保留孩子展示成果與獲得回饋的機會。
活動內容與分工
本次營隊以「台灣在地傳統文化 × 點心製作 × 團隊互動」為主軸,規劃三天課程與活動,內容包含台灣特色點心的實作教學、食品衛生觀念養成、RPG 闖關遊戲、破冰及團康活動等。透過實際操作與遊戲化學習,讓學員在體驗中認識文化、培養合作能力,並建立珍惜食材、分擔家務及良好整潔習慣的觀念。同時結合多元課程與團隊活動,營造寓教於樂的學習氛圍,達到知識、技能與態度並重的教育目標。
在分工架構上,召組(總召及副召)統籌整體規劃,並與校方及外部單位聯繫,確保活動順利與安全;
隊輔組(五個小隊 共十人)負責帶領小隊,維持秩序並照顧學員生活、維持小組氣氛與秩序、並製作學員名牌;
教學組(共四人)進行點心教學與器材操作指導、提倡責任消費與低碳排消費;
活動組(共十人)規劃破冰、團康及 RPG 闖關遊戲,營造活潑氛圍;
行政組(一人)則負責課程安排、手冊編輯與人員簽到;
攝影組(一人)全程紀錄活動影像,並剪輯成果影片;
場器組(一人)則負責場地規劃、器材與餐點採購、經費核銷及善後工作。各組分工明確,透過團隊協作共同完成營隊目標。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本營隊由大學生主導規劃與執行,運用烘焙、教育與活動設計等專業知識,規劃出兼具「文化體驗」與「食育教育」的課程。學生可將所學實踐於社會場域,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教學行動,發揮自身專長。透過教導學員安全使用烘焙器具、瞭解食材特性與文化背景,展現專業社會介入的精神。
2. 公民意識培育
課程設計不僅重視技術學習,更強調社會關懷與公民責任。透過「食物浪費」、「永續飲食」與「低碳生活」等議題引導,讓學員理解食物與環境、文化的連結。孩子們在學習烘焙時,也學會尊重不同文化與價值觀,培養關懷社會的公民意識與永續思維。
3. 大學社會責任
本營隊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推動在地連結與文化保存。
課程選用台灣當季與在地食材(如地瓜、香蕉、芋頭等),不僅降低食材運輸碳排放,也支持地方農業與環境永續。營隊期間並舉辦成果發表會,邀請家長、師生及社區居民參與,促進校園與社區交流,展現大學生回饋社會的實際行動。
4. 真實問題解決
學生團隊面對營隊籌辦的各種挑戰——如食材保存、課程安全、學員差異與天候變化——皆需在真實情境中整合所學,進行臨場判斷與應變。
同時,課程亦帶領學員探討真實的社會議題,如食品安全、過度包裝、食材浪費與環境負擔,從生活層面思考「如何以飲食實踐永續」。這種從實務現場出發的反思與行動,即是「真實問題解決」的具體實踐。
5. 多元跨界創新
本營隊結合文化教育 × 飲食創意 × 環境永續三大領域,運用跨領域思考進行課程設計。
透過RPG闖關式活動與烘焙課程融合,學員在遊戲互動中學習食材知識與環保觀念。活動中也與在地食材供應者、家長及校內單位合作,形成多層次的協作網絡。學生在協調各方需求與資源的過程中,培養創新思維與溝通整合能力,實現跨界合作的教育模式。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