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25 STREAM城人式沉浸式夏校

  • 實踐期程:2025-03-20-2025-07-31
  • 聯絡人:洪秀錦老師
  • 聯絡方式:hchung@mail.ntust.edu.tw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5-08-31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2025 城人式 STREAM 沉浸式夏校》為結合科技實作與人文探索的跨世代共學營隊,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融合STREAM核心素養與城南地區在地議題,強調教育平權與社會參與。營隊透過設計思考、科技課程、性別議題討論、田野踏查與專案提案,引導高中職學生認識社會問題並提出創新解方。參與大學生以共學夥伴身份,投入課程設計、基地實查、教學支援與成果發表等任務。活動期間強調真實互動與跨領域合作,並涵蓋事前籌備與活動後反思,實踐高等教育向下延伸的公共性與知識共享。整體計畫不僅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與社會關懷能力,也展現大學連結在地、參與公共事務的實踐精神。

活動內容與分工

共學夥伴依任務分工參與營隊規劃與執行,分為教學組、生活組與宣傳組。教學組協助課程操作與教學引導,包含M-bot操作、3D列印、電子繪本設計與設計思考課程等;並陪伴高中職學生進行田野踏查、議題發想與專案構思。生活組負責場地協調、食宿安排、團體活動設計與日常流程支援,確保活動節奏與學習品質。宣傳組則擔任活動紀錄與媒體製作角色,執行視覺設計、攝錄影紀錄、社群經營與成果彙整,提升營隊能見度與後續影響力。三組皆於活動前完成培訓與基地預訪,活動期間共同參與每日檢討會議,進行持續回饋與修正。整體運作展現跨領域協作與多元參與,實踐以學促用、以行養思的教育目標。
實踐目標與說明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透過課程設計、教案執行與教學引導,實際應用所學專業於營隊現場,將設計、科技、人文或教育等知識轉化為推動社會參與的工具,引導高中職學生以創新方式回應在地問題。

2. 公民意識培育 在營隊互動與場域參與中,促進對社會多元群體的理解與尊重。藉由協助議題討論與文化探索,引導學員關注社會正義與公共價值,深化民主素養與責任感

3. 大學社會責任 實踐高等教育公共性,透過參與籌備、教學、陪伴與紀錄,將大學資源延伸至高中職階段,強化知識傳遞與社會連結,並支持清寒學生參與機會,落實教育平權。

4. 真實問題解決 從城南地區的真實社會情境出發,觀察地方文化、社會結構與公共議題,協助學員界定問題並提出具創意與可行性的提案,實踐理論與行動整合的能力。

5. 多元跨界創新 結合科技、人文、教育與視覺傳達等多元領域,於跨組協作與場域實踐中展現整合能力,與教師、學員與在地社群協同工作,推動跨界溝通與創新行動。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