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宜蘭東岳部落場域學習實踐
- 實踐期程:2025-06-08-2025-06-16
- 聯絡人:郭美琪
- 聯絡方式:itsmaggiekuo@gmail.com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5-09-30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臺科行動工程師】,以多元工程專業與熱情連結東澳國小與部落。宜蘭東澳國小位於宜蘭縣最南端,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山的那頭,是東岳泰雅族部落,也是大多數東澳國小孩子的家。
114年,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學生與東澳國小持續推動「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於6月8日至16日展開全新實作行動。初夏時節,臺科師生組成四大團隊,深入東澳多日,以「落地生根、永續共好」為核心精神,投入步道修復、永續教育、資訊設施建置等多元場域行動。
本次施作不僅強調專業技術的應用與團隊協作,更透過環境修復與文化推廣回應地方需求,實踐大學社會責任。行動工程師們在實作中體現「做中學、學中行」,也為部落注入溫暖與創新,於土地中耕耘永續的種子,為自己的人生地圖留下深刻的一筆。
活動內容與分工
此次宜蘭南澳鄉東岳部落場域施作共分為四個小組,實踐項目如下:
1.蛇山步道修復及整修:修復年久失修之步道,提升居民寧適感,並且結合在地素材與友善工法,強調環境共生與資源永續,以達成永續守護蛇山步道之目的。
2.校園觀光資訊導覽牆:於東澳國小設置具互動功能的觀光布告欄,結合彈珠台、感應燈與語音導覽,提升學童對在地文化與自然資源的認識。導覽牆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透過科技與手作結合,讓永續旅遊與文化保存的概念從校園扎根。
3.設置部落觀光告示牌:於東澳車站等地設立觀光布告欄,讓往來旅客更加了解東澳觀光資訊,提升當地觀光發展及促進地方永續發展與社區參與。
4.帶領東澳國小學生進行永續工作坊:透過特製教材與生活化的小實驗,帶領小朋友從實作中培養實驗精神,啟發對科學的興趣與好奇心。同時結合永續發展的核心概念,建立永續思維,將科學與生活、環境緊密連結。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行動工程師團隊運用問題及專案導向學習 (Problem/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 之教學模式,以及由來自營建、設計、機械、化工等不同背景的學生組成,透過實地修復蛇山步道、設計導覽牆與舉辦永續工作坊,將各自所學專業知識實際應用於社會場域中。學生從規劃設計、結構分析到文化詮釋與電路製作等等,展現「以專業回應社會」的行動精神,落實從專業出發進行社會參與的能力。
2. 公民意識培育
本次行動工程師計畫透過步道修復與永續教育課程的實地施作,引導學生深入社區理解地方需求,從中培養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感與行動力。學生透過與居民互動,學習傾聽與回應在地聲音,強化公民參與意識,實踐「做中學、學中改」的服務精神。
3. 大學社會責任
本計畫落實大學社會責任,結合專業知識與社會行動,回應偏鄉部落在基礎設施、文化保存及教育推廣上的真實需求。學生團隊深入地方,進行導覽牆製作、資訊設計與教育推廣等,透過實際貢獻實現「與社區共好、為社會創價」的USR理念。
4. 真實問題解決
本次行動工程師團隊從蛇山步道年久失修、導覽資訊缺乏與偏鄉教育資源不足等真實問題出發,在實務現場中整合工程、設計與教育等專業知識進行規劃與實作。學生從場域勘查到施工過程中不斷調整方案,學習在限制中找資源、在變數中找方法,透過實作具體回應地方真實需求,培養問題解決的系統思維與行動力。
5. 多元跨界創新
行動工程師團隊強調跨領域合作與在地協作,不同系所的學生發揮自身所學與其他學員溝通協作,打造觀光資訊布告欄、語音導覽與融合在地文化的體驗設施。在與東澳國小、部落居民、日本與印尼學生的共學過程中,也透過溝通與協調整合不同立場與觀點,展現跨界創新解決方案與利害關係人共創成果的實踐力。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