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全球生命教育與社會參與

  • 實踐期程:2024-11-13-2024-12-31
  • 聯絡人:翁楊絲茜
  • 聯絡方式:cathyhaien@hotmail.com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4-12-20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臺科大通識課程[全球生命教育與社會參與] ,學生參與服務實踐於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及規劃互動活動,充分發揮創意活力與技能,從「做中學」的實踐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實際參與服務實踐,從中學習到如何與人溝通與分享生命的意義,在團隊中擔任不同角色,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人際互動,培養學生領導、分享及溝通能力。藉由服務實踐能暸解到生命的價值,深入體會生命教育課程的精髓,成為社會公民的一份子,取之社會,回饋社會。

活動內容與分工

1.參加行前培訓: a.說明注意事項:行前介紹、服務準則。 b.培訓活動:針對服務對象之伯大尼兒少基金會的孩童,進行活動整體規劃。 c.實踐目標:進行行前反思服務目標、期望的收穫、反思自我生命價值。 2.活動前置作業:針對行前培訓的活動,進行規劃與討論,並發想、蒐集與製作工具。 3.活動過程:將規劃完善的活動企劃與工具,來協助現場活動的進行,陪伴孩子互動與付出關懷的心。 4.活動結束:活動後的檢討與討論、撰寫反思心得500字。
實踐目標與說明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學生來自各種不同領域,透過教育訓練參與,進行小組討論與活動企劃,並分析彼此個人專長與技能,分配適當的工作內容,一同進行社會參與活動。在此次的社會實踐參與中,學生發揮自我專長,於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服務,帶領孩子,一同進行活動、陪伴分享的氣氛帶動,透過實踐的行動,提升學生對生命教育的價值、學習團隊互助、如何與人相處的基本素養。

2. 公民意識培育 本次社會實踐的參與,對象為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的孩子,皆來自不同家庭環境、價值觀的孩子,學生可藉由這次的參與,學習到如何去尊重彼此的不一樣、互相良好的溝通,學習尊重彼此的價值觀與想法,盡心陪伴每個孩子。

3. 大學社會責任 生命教育為教育中重要的人生課題,從實踐『做中學』的學習精神,體會生命的價值感。參與本次社會實踐,以陪伴者的角色,藉由活動設計讓孩子獲得幸福感。透過彼此的互動及反思分享的過程中,陪伴並教導孩子,推廣並建立良好正確的價值觀,塑造良好的公民形象意識。

4. 真實問題解決 學生在參與本次社會實踐,將實際前往伯大尼兒少家庭基金會的場域中進行服務,對象為不同年齡的孩童,互動過程中,孩子的狀況可能各有不同、個性也不相同,故學生能夠學習如何應對及解決危機處理的能力,例如:同儕間爭執、學生不配合上課與活動、身體不舒服等狀況之發生。當遇到各種狀況,可找尋解決的方法,也能透過各助教的討論,找到最佳的應對方式進行作法上的調整與安排。

5. 多元跨界創新 依照學生不同的專長與個人特質,進行團隊的分工與合作,讓每個人安排在最適當的位子,例如:擅長帶動活動氣氛的人,負責帶動國高中的學生,而較害羞內向的學生,以輔助的角色學習與活動協助等。透過每一個人的團隊互助,完成這次的社會實踐參與,同時讓生命教育課程能順利進行。透過此次機會進入服務場域,真心關愛每個人,能夠獲得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