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113台北藍學期中體驗潛水&淨灘淨海+傘繩編織

  • 實踐期程:2024-11-23-2024-12-04
  • 聯絡人:吳俊宏
  • 聯絡方式:line ID:0905427219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5-05-30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作為我們這次活動推廣海洋永續議題的一環,我們會先帶著同學們體驗潛水和Fundive,在活動開始前會有的6小時知能研習去宣導海洋保育、海洋垃圾等議題以及說明事後如何在海裡及沙灘上收集垃圾,及潛水時所需面臨的安全問題,雖然潛水的目標是淨海但最重要還是必須安全的返回岸上,不過藉此也能夠看出我們活動的對於環境貢獻的特殊性,畢竟像是淨海淨灘之類的活動是需要受過一定的專業訓練的,而不是像平時的活動一般人都能參加,在研習後同學就能夠運用在社團活動所學的知識技巧下安排多次以回收垃圾為目標的潛水,在此次活動結束後還能夠激起同學們在海洋保護的意識,此外在淨灘和淨海的活動之餘我們會舉辦傘繩編織的課程,讓對海洋垃圾和漂流塑料等有興趣關注的同學們在實際作上出貢獻,除了這些同學外,我們還會在社群媒體及其他學校的社團版面宣傳並呼籲各個學校對此有興趣的同學一同參加,在課程中會再更進一步的的宣導這個議題,讓同學多多去使用非一次性的生活用品,如課程中會讓同學們帶回去的傘繩編織成品,包括但不限於編織飲料手提袋、工作證掛帶、手錶錶帶,除此之外也可以手做自己潛水時所需的裝備還有淨灘淨海會用到的垃圾拉繩及垃圾網袋,把這些成品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及潛水上,在為生活帶來方便之餘還能夠間接對海洋議題盡一份力,對於手工擅長的同學也可以多做出些成,我們會協助將一部分收集起來的成品放到合作的潛店作為潛水員租借的裝備上,而另一部分在合作潛店的裝備區進行義賣,讓到此潛水和購買裝備的客人也能夠使用及了解這些裝備的由來和其具備的意義,垃圾拉繩及網袋在活動後也會在下一次淨海時供大家使用,有客人需要網袋淨海時也能夠免費提供且不酌收費用,借此也希望不只是我們也能夠有更多人參與淨海活動, 在活動的最後向大家介紹我們下學期的淨灘淨海活動,並承諾長期舉辦淨灘淨海活動及推廣減少一次性用品的用量以減少垃圾,對環境帶來正面影響。

活動內容與分工

知能研習6小時,1小時淨海位置說明討論和組別進行三組分配,兩組時間錯開輪流淨灘和體驗潛水(淨海)兩組各下潛一次,第三組則是Fundive另外討論潛水地點(兩日共下潛三次),4小時宣導現今海洋及台灣周圍海域所面對的議題並了解本次淨灘淨海的主要目的,還有行動能夠帶來甚麼影響,以及為甚麼需要把理念繼續帶給身邊的人,剩餘的1小時潛水計畫(分配氣瓶殘壓量)及說明如何在安全的情況下收集垃圾並返回岸上;傘繩編織,由社團方準備材料,手作活動開始前先進行先進行海洋議題的宣導,接著講述本次活動對於海洋永續議題帶來的意義,隨後由事先表單調查欲編織的誠品種類分組種類,活動開始後由幹部作指導如何編織至完成成品,若該次課程時間無法完成的也可以在相約時間完成,而同學多做出來且有意願進行義賣或作為租借裝備的成品將由我們攜至潛店進行後續活動。
實踐目標與說明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學生在活動中須經歷平靜水域的專業訓練,獨立完成課程要求的基本動作後,取得潛水員的基本相關知識,才能跟著教練的陪伴到海裡體驗潛水,累積潛水經驗後,將這項技能投入於海洋生態保育,背著氣瓶提著網袋潛入海中撿拾人造垃圾(寶特瓶與塑膠類居多),淨灘的網袋之後也會由學生進行編織在投入下一次淨海活動中,讓每一次的活動時裝備能夠更齊全。

2. 公民意識培育 灘和淨海是要在塑膠垃圾進入下水道、河流造成阻塞,或是在進入大海後分解成小碎片,被魚類、海鳥、海龜吃掉之前「捕捉」,越早收集這些塑膠垃圾,負面的影響就會越小。同時,對於參與淨灘工作的義工來說,海灘塑膠垃圾量之大所帶來的震撼,使其意識到垃圾問題的嚴重性,並讓同學們能夠在不是進行淨灘淨海活動的時候也能夠進一份心保護大海,而去使用活動中的手作品或是不去用一次性用品。透過這項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將視野放在除了升學考試、國考、競賽等學術界外的世界,透過訪問專業人士與居民更能讓大學生跳脫舒適圈,學習與在地人接觸並了解自然環境遭受破壞的現況,使大學生能更加關心家鄉與在地環境,再從中讓更多人發覺然後推廣,在此之外同學們提供給潛店作為裝備的編織手作品和免費提供給需要淨海的其他人也能夠去推廣永續的概念。

3. 大學社會責任 後壁湖與周圍潛水點長時間留下了觀光客與觀光業者遺留的寶特瓶與塑膠製品等,透過社團的號召力可邀請更多人加入此項活動,為淨灘淨海活動貢獻更多人力,以及讓大學生也有機會為了環境保護做出貢獻之外,再更進一步讓我們所要提倡的理念(成品)出現在更多人將這個概念推廣出去。

4. 真實問題解決 海灘觀光區與潛水區每年創造了可觀的觀光收益,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卻也犧牲了許多環境議題,許多水生生物賴以維生的棲息地(包含海灘與海域)等都遭到了難以估計的破壞,透過淨灘與淨海活動幫助減少環境汙染,並且呼籲更多人加入淨海與淨灘的行列,除此之外傘繩課程活動的成品也能夠去避免一些塑膠製品或是一次性製品、推廣使用不鏽鋼吸管及餐盒等能夠多次利用的製品以避免塑膠製品被海龜誤食,但這樣還不夠,所以我們在傘繩編織的活動時,並不是只在校內宣傳而是除了本校的學生外還與其他學校的社團一起宣傳,希望能有更多不同生活圈的人們參與進來,然後將這些議題、概念推廣到不同的生活圈裡讓更多人知道。

5. 多元跨界創新 台灣的漁業、塑膠工業發達,很多居民也靠此在過生活,但其中一定有些觀念與海洋保護有相違背,所以要達到完全海洋保護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但近年也有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在捕撈和商業垃圾的觀念上和海洋資源永續發展達到平衡之外去了解更多關於海洋的美好才是比較實際的做法,既能讓漁業漸漸枯竭的議題趨緩,甚至可以趨勢回彈達成商業上長久的利益終止惡循環,所以我們才會想要把這個議題透過傘繩編織和淨灘淨海的活動去連結上更多屬於不同生活圈的人們,並且讓更多人了解到我們所丟棄的一次性垃圾終將降解成微粒回到我們,無限制的捕撈也使得海洋資源加劇耗盡耗盡等,使得更多人了解到這個議題的嚴重性。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