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台科活泉社烏來技職聯合服務隊

  • 實踐期程:2024-11-30-2024-12-01
  • 聯絡人:劉焲
  • 聯絡方式:louis59461@gmail.com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4-11-29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烏來地區泰雅族部落的許多家庭破碎,孩子在破碎家庭的成長原是單純快樂,但卻因為缺乏愛與陪伴,導致常常處於混亂成長環境,及至青少年時期常容易為幫派利用做非法情事。前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的洪蘭教授曾於一次演講提及:「孩童時期好的陪伴,將有助於孩童的杏仁核發展,將大大增強青少年或成人時期情緒控管,降低未來犯罪的可能性,大大有助於社會犯罪率降低。」 本活動將於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於新北市新店區烏來部落舉行,以部落原住民小孩為服務對象。旨在藉由各項互動活動,促進小孩與家庭間的聯繫,增強自我認同與歸屬感,並培養其對家庭與部落文化的認同與珍視。我們將結合「特色教育」、「文化加值」等主題為基礎,透過舉辦「烏來部落兒童營」方式,陪伴孩童開始發掘自己家庭的樣貌,透過逐家家訪更加認識孩童的成長環境,並藉由闖關遊戲方式帶領孩童學習「愛之語」共創家庭和諧的關係,激發小朋友探索並重視自身文化與家庭價值。 當地教會牧師師母提出了當地的家庭需要,因此活動設計將環繞「家庭」為主題設計,也配合此舉辦行前訓練。 1.行前的各種訓練內容,主要幫助學生在籌備過程當中,了解:1) 合宜的服務精神心態不應只是滿足我們的服務需要,也不能以服務之名消費當地,帶來服務污染。2) 認識當地文化與孩童需要,合宜的與孩童互動、遊戲和界線。3) 家訪的核心理念與家庭互動。 2.籌備過程中也能增進領導、策劃、自我表達等核心能力,在各式活動中也由學生擔任小組長或關主,陪伴當地孩童完成任務,使之建立健康的家庭觀念與合宜愛的互動。 3.關懷當地孩童,增進其面對解決家庭問題的能力,協助當地孩童從課程與活動中,體驗家庭的寶貴,激勵願意付出愛家的行動。

活動內容與分工

活動主要環繞在「家庭關係」。讓小朋友在親子互動中感受家庭的溫暖,並由大學生帶領共同完成活動,增進彼此的互信與合作。以下是活動的設計與分工: 1. 活動項目: -- 家庭故事分享:透過團康和創意畫作勾勒出孩童家庭樣貌,幫助孩童開始面對自己的家庭,促進出隊學生對當地孩童的了解認識,促進生命互動交流。 -- 家庭訪問:前往小組中孩子家庭訪問主要照顧者,透過事前預備的訪問題目訪問,以促進了解孩子的狀況,每組亦須準備小禮物送給受訪的家庭,以帶來愛的祝福。家訪除了了解孩子們在家庭中的成長環境,也希望透過訪問家長或部落長老,對部落孩子們帶出對於部落文化的發展的口述歷史。 --「愛之語」團體活動:透過愛之語概念設計創意的闖關活動,加強小朋友對家人及同伴的愛與支持,體驗家族的重要,並學習付出愛的行動,以促進家庭關係。 2. 分工安排: - 活動策劃:由大學生結合各方資源共同設計活動方案,確保活動符合在地需求,並在活動中擔任關主活動帶領。 - 場地佈置與物資管理:專責隊員負責場地設計,並管理手工製作材料及活動所需道具。 - 輔導及陪伴:活動期間由大學生全程擔任輔導陪同孩子,適時提供支持,解答問題並維護現場秩序。
實踐目標與說明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集結台科學生力量、當地原住民教會和專職偏鄉服務的財團法人校園團契等社會資源,共同以當地部落孩童為主體的學習模式,以「家庭」為主軸的核心理念,運用各方所學專業,如教育、心理學及社會學等領域,從文化教育及親子互動角度出發,促進家庭關係。亦透過行前訓練幫助學生有合宜的各種預備,結合台科學生的優勢能力與生命榜樣,陪伴與幫助孩童面對家庭。

2. 公民意識培育 學生透過實際與偏鄉孩童的互動,深入了解這些孩子的真實需求與家庭生活環境,破除都市和部落間的刻板印象。此過程有助於培養台科學生走出舒適圈,走進偏鄉認識當地孩子的真實面貌和需要,並給予協助。培養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尊重與責任感,從而成為更具社會關懷的公民。

3. 大學社會責任 作為知識的傳遞者,我們不應只流於學科教育,走出學校看見偏鄉需要,幫助偏鄉地區的孩童建立健康的家庭觀,並透過陪伴讓孩童看見生命榜樣,為其未來成長奠定基礎。縮短城鄉教育資源的落差,成為大學參與社會實踐的責任。

4. 真實問題解決 「家庭」是個難解的議題,不僅透過團體活動和畫作引導孩童面對整合家庭樣貌,並學習愛之語促進家庭關係,未來也有助於有效降低社會犯罪率。亦透過此讓帶隊學生思考自身家庭和引發創意的愛的行動,解決許多家庭難解問題。也在行前訓練呈現各種孩童狀況,增強出隊學生的應對不同孩子的能力,讓出隊真實成為該部落的祝福。

5. 多元跨界創新 結合各校和各界籌備團隊的力量,共同擬定適合烏來部落孩童活動。並在活動中融入部落文化元素,結合當地長者分享的故事、親子互動及創作,設計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互動式學習體驗。透過跨界合作,我們將文化教育與家庭教育融入活動中,實現跨領域的協調與創新。 - 永續精神之社會創新 本次計畫也符合永續精神中的文化永續與社會永續: - 文化永續:我們設計的活動重視當地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鼓勵孩子們從小接觸部落傳統,並在互動中逐步形成對文化的認同感,讓他們感到驕傲與歸屬。 - 社會永續:我們的計畫重視家庭連結的強化與部落的發展。藉由與家人共同參與活動,小朋友們不僅能學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還能體會社會互助的價值。此次是我們第一次前往烏來部落,希望以永續精神來服務,日後亦可持續前往該部落,並研發各種永續創新的類型,諸如:青銀共創、藝術造鎮、村史運動和文化科技等。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