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教育- 「童心探索科技新世界」
- 實踐期程:2024-08-01-2024-08-16
- 聯絡人:葉夏初
- 聯絡方式:B11015068@mail.ntust.edu.tw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4-06-21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在社會創概念的實踐中,「社會創新」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項目,可以維持人們的生活質量、社會的穩定性和發展的長期可持續性。而在現代,AI相關技術發展迅速,無論從社會還是經濟層面,讓學生建立基礎的科技素養及概念都十分重要,和我們整個社會的未來發展息息相關。在我們的活動中,可以藉由培養、啟發幼兒各項技能,為建立社會創新盡一份力。
社會創新的實質作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識別社會需求:通過深入了解社會問題和弱勢群體的需求,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
2. 跨界協作:整合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資源,如企業、政府、非營利組織等,共同開發創新方案。
3. 以使用者為中心:將使用者需求放在首位,設計出切合他們需求的創新產品或服務。
4. 實驗與迭代:採用敏捷開發的方式,進行小規模試驗,並根據反饋不斷改進。
5. 可擴展性:確保創新方案具有可複製和擴展的能力,以提高影響力。
在活動規劃中,可以這樣落實社會創新:
1. 問題定義:深入了解目標群體的需求和痛點,明確欲解決的社會問題。
2. 創意發想:組織跨界團隊,進行腦力激盪,提出創新點子。
3. 原型設計:選出最有潛力的點子,進行小規模試驗和迭代改進。
4. 資源整合: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整合所需的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
5. 推廣擴散: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制定推廣策略,擴大創新方案的影響力。
進而達到以下成效:
1. 優化教育體系:在活動中,我們將藉由教導幼兒用圖卡拼寫程式,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未來可能的就業技能,幼兒在平時較不容易接觸這種類型的課程,藉由這項活動,可以讓他們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
2. 促進科技素養:在活動中,會有類似防疫、外送機器人等不同主題的呈現,這可以讓他們將生活和科技進行連結,也可以增進數字化能力,讓他們知道該如何正確使用科技,這些是現代社會所需的基本技能,對於未來參與知識經濟和創新經濟至關重要。
3. 社會資本的建立:教育機器人活動可以促進孩子們之間的合作和互動,成果展示也建立家長與老師的聯繫,不僅是幼兒與家長之間,團隊學生在和家長互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強化溝通、應變的能力,而家長們可以從學生身上得知許多教育體系相關資訊。
4. 未來發展的預備:教育幼兒園小朋友寫程式和操作機器人,可以激發他們對科學和技術的興趣,在協作過程也可能激發他們不同層面的能力( coding、溝通、領導....),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地方發揮最大效益。這種協作型的活動,對於他們的人格發展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從教育層面為社會延續長期發展的可續性。
因此,教育幼兒園小朋友機器人不僅涉及到個人技能的發展,還深刻影響著社會創新中教育和技術發展的方向和品質。這種教育活動不僅是個人成長的一部分,也是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活動內容與分工
團隊由資工系學生組成,旨在設計和執行教幼兒學習機器人的活動。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首先,團隊將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認知能力,設計適合的機器人課程內容。這涉及到選擇適合的機器人硬體和相應的編程軟體,以及設計互動性強、易於理解的教學模塊。
其次,團隊將根據課程設計,進行分工執行。分工如下:
1. 硬體設計與準備:負責選擇和準備適合幼兒使用的機器人硬體,包括確保機器人的安全性和易用性。
2. 編寫程式:將程式碼轉換為適合幼兒理解和操作的簡單圖卡,使幼兒能夠通過互動學習來控制機器人,增進幼兒的邏輯能力、數學能力,培養社會未來資本。
3. 課程教學設計:設計和組織整個教學過程,包括每節課的內容、活動安排和教學方法。這一部分特別重視如何以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方式向幼兒介紹機器人技術和編程概念,團隊學生在設計過程學會溝通、協作,有機會讓學生感受到教育的樂趣,未來成為教師回饋給社會。
4. 教學執行與指導:負責直接與幼兒互動,引導他們使用機器人進行活動和任務。這包括解釋指令、回答問題,以及激發他們的探索與學習動機,同時也讓不同社經背景的幼兒都有機會接觸到最新的科技和教育資源,提升整體社會的科技素養。。
5. 評估和反饋:負責收集和分析幼兒對課程的反饋和學習成效,並根據反饋調整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以確保持續改進和最佳化學習體驗。
這樣的分工結構確保了每位團隊成員都能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同時保證了活動的有效進行和最終的教學成果。通過這樣的設計和執行,學生能夠將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機地應用於實際的教育場景中,為幼兒帶來有價值的科技學習體驗,並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學生能夠從自身的專業所學出發,發揮自身專長來進行社會參與。
作為台科大資工系的學生,我們擁有豐富的程式設計、系統開發等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在「童心探索科技新世界」的實踐計畫中,我們將:
1. 運用Gigo智高積木等互動教具,設計生動有趣的STEAM體驗課程,引導學齡前幼兒在遊戲中學習程式設計基礎知識,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
2. 利用我們在程式語言等領域的專長,設計適合幼兒使用的邏輯機器人, 融入程式語言各類的「指令」概念,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領悟科技的魅力。
通過不斷發揮我們的專業優勢,我們希望能夠為學齡前的幼兒帶來生動有趣的科技體驗,啟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為未來的創新發展播下種子。
2. 公民意識培育
對社會中的個體或群體的⾃由和權利的關注、尊重和維護。
在此實踐計畫中,我們將秉持開放、包容的公民意識,關注並尊重參與者的多元背景和需求。無論是幼兒的年齡、家庭環境等等,我們都會避免以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去定義他人,而是主動了解每個人的特點,設計貼合他們需求的課程和活動。
我們會積極營造平等、包容的教學氛圍,鼓勵所有孩子主動參與、發揮潛能,讓每個人都能在快樂中學習和成長。同時, 我們還會通過邀請不同背景的家長參與成果分享,進一步增進社會各界的理解和交流, 以開放、包容的公民意識, 讓孩子們感受到科技帶來的無限可能。
3. 大學社會責任
進行有社會影響力的社會創新概念的形塑與推廣。
在這個實踐計畫中,學生們將社會創新概念融入到幼兒教育中,設計並教導台北市幼兒園小朋友學習機器人。這項行動不僅啟發孩子們對科技的興趣,還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這對孩子們的未來學習和社會適應力有積極影響,促進了教育的創新與普及。
4. 真實問題解決
從真實情境的問題出發,在實務現場整合所學進而解決問題。
教幼兒學習機器人計畫必要的產出內容為:設計出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的機器人課程。團隊需要以此原則為核心,深入了解幼兒的學習需求和理解能力,針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和學習風格,設計適合的教學內容和互動活動,並解決、應對各種變化,例如硬體故障、幼兒的理解能力差異等。
學生還須確保安全性、教育效果等,同時保持彈性應對計畫外的挑戰,例如即時調整課程內容或教學方法,以確保每位幼兒都能參與並享受學習機器人的過程。
5. 多元跨界創新
運用跨領域思考的創新作法來進行社會行動,協調或整合不同層次的利害關係人,進行問題探討或解決。
在大家都有專業程式能力的背景下,有些擅長溝通與安撫幼兒,有些擅長規劃課程,同學之間彼此協作,有效地發揮各自的能力,促進了團隊的合作效能。團隊共同設計了一套適合幼兒園教學的機器人課程,並通過良好的溝通與協作,成功地將這個創新的教學計畫實現,為幼兒帶來了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成長機會。
提醒事項
人員已額滿,請勿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