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12-2 ivillage城鄉牽手計畫-數位學伴

  • 實踐期程:2024-03-17-2024-06-08
  • 聯絡人:許碩容
  • 聯絡方式:cathylab111@gmail.com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4-06-08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偏鄉遠距數位學伴是以「生命陪伴生命,生活教導生活」作為其核心價值,為偏遠地區的學生打造一個數位學習的環境,推動數位文化教育及文化資產數位化(教學設計與教案),增進偏鄉孩童國際視野及數位能力的提升,並讓學生學習如何透過反思進行回饋,未來將學以致用,教導大小學伴利他精神及社會實踐的展現。 這個實踐計畫旨在建立偏鄉遠距數位學伴系統,推動數位遠距教學及資通訊軟體平台建立,以提供數位學習環境和文化教育資源給偏遠地區的學生。將透過臺科大學生為主力,提供數位科技工具的培訓和教學支援,以確保學生能夠適應遠距教學環境。此外,我們將設計教材和課程我們會將屏東在地文化元素,使其成為教學設計的一部分。透過探索屏東的歷史、傳統藝術、飲食文化等,將這些豐富的文化資產融入到教材和課程中,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處的文化背景,培養對地方文化的尊重和熱愛,融合國中小學生的國英數科目,並根據學生需求設計相應的教學內容。課程結束後我們將鼓勵學生進行學校參與和服務學習,與學校合作開展文化交流和分享。透過這些實際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還能夠體驗到社會實踐的意義和價值,培養出利他精神和責任感。

活動內容與分工

1.參與數位學伴教育訓練:熟悉使用數位科技工具(Google Meet、因才網、ChatGPT等),及認識不同的數位學習方式 之應用,課堂規範說明與學伴經驗分享。 2.每週課前進行備課並檢查設備是否正常使用,預計約7週課程:根據不同主題或小學伴需求進行簡報教學製作。 3.教導小學伴內容:屏東在地文化元素,並融合國中小之國英數科目。 4.課後將進行學生分享上課心得與課後反思,促進學生彼此間的經驗交流、互相學習優點與探討數位工具教學方法。 5.參與寒/暑假舉辦之大小學伴相見歡。 6.參與每學期舉辦之數位學伴成果發表會。
實踐目標與說明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透過計畫中的活動,團隊提供專業的教育訓練,使臺科大學生能夠有效地介入偏遠地區的教育環境,以提高學生的數位能力和文化教育水平。臺科大學的學生將透過自身在數位科技和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積極參與偏遠地區學生的教育。他們將利用所學,例如熟悉數位科技工具和認識不同的數位學習方式,來為偏鄉學生建立遠距數位學習環境。透過這樣的專業介入,臺科大學生能夠提供適切的教學支援,並藉由自身專長,改善偏遠地區學生的教育狀況,從而實現社會貢獻和積極參與的目標。

2. 公民意識培育 透過計畫中的活動,臺科大的學生將不僅僅是教學者,更是社會參與者和榜樣。通過教導大小學伴利他精神和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通過與偏遠地區的學生互動,臺科大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社會問題,他們將以關注偏遠地區學生的教育權利,尊重和維護其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為己任,從而啟發學生對社會中個體或群體的自由和權利的關注。透過與偏鄉學生的互動,臺科大學生將以身作則,鼓勵學生尊重他人,重視社會責任,並積極參與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的公平和共融,從而培育出具有良好公民意識的一代。

3. 大學社會責任 透過計畫中的活動,臺科大的學生將以社會參與和貢獻為己任,將其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化為社會服務。這不僅僅是為了改善偏遠地區學生的教育狀況,更是對社會影響力的實踐和推廣。學生將透過創新的教學方式和技術應用,塑造有社會影響力的教育模式,並將其推廣至更廣泛的社區,拉近城鄉距離及降低知識與數位落差,增進偏鄉孩童的認知情感、學習機會及數位文化資源。

4. 真實問題解決 透過計畫中的活動,與偏遠地區學生的互動和合作,臺科大的學生將直接面對偏鄉教育的現實問題,例如教育資源匱乏、技術應用不足等。學生將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實際的教學場景中,整合所學,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這種以實務為基礎的問題解決方法不僅能夠解決具體問題,更能夠促進學生的專業成長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同時,這也體現了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將專業知識轉化為社會服務,為偏鄉地區的教育問題帶來實質性的改善。

5. 多元跨界創新 透過計畫中的活動,臺科大的學生將運用多元跨界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偏遠地區教育面臨的挑戰。不僅是教育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會整合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和資源,學生們將進行教育問題的探討和解決,透過團隊的教育訓練及群組,彼此之間互相交流,一同陪伴彼此相互解決問題,針對不熟悉的事物或知識,可相互進行討論與解決。透過跨界思考和合作,提出創新的教學方案和解決方案,以滿足偏鄉學生的特殊需求,從而實現了跨領域的合作和共贏。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