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112-2 臺科大巴拉圭數位學伴

  • 實踐期程:2024-01-10-2024-01-31
  • 聯絡人:鄭瀚
  • 聯絡方式:LINE:chwnghan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4-06-01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17是「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Partnerships for the Goals),其中強調以科技的方式串連國際間的連結,數位學伴以此為社會創新概念,旨在牽起臺灣與巴拉圭的永續連動,互動共好。數位學伴是以「生命陪伴生命,生活教導生活」作為其核心價值,本次計畫的交流對象為臺科大學生與臺巴科技大學,以數位遠距交流的方式,進行跨文化的學習交流。「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活動透過雙方對話溝通的方式,互相了解彼此文化,一方面拓展雙方的國際視野,另一方面培育台科大學生教學實作能力。內容以食、衣、住、行四個方向為四周交流主題,旨在瞭解彼此在生活文化方面的差異,可供借鏡,並提供巴拉圭學伴生活知識,以利巴拉圭國際交換生來台時可以提早適應台灣的生活,融入台灣的社會。藉由此次數位學伴的活動,牽起臺灣及巴拉圭友好的雙手,擁抱彼此,給予愛與關懷的力量。透過本次計畫可以做到社會創新概念的「文化永續」,暸解自身文化的同時,也將文化推廣至國際。最後再將交流的過程,製作成數位敘事成果,並於學伴相見歡時,呈現數位展覽的方式,讓文化科技的發展與應用回歸公民社會、草根民主和人文理念為主體的臺灣核心文化價值,藉由尖端數位科技與傳統人文思想的跨域、跨界融合,引領走出臺灣文化科技的嶄新路線。

活動內容與分工

透過線上交流的方式,提供台灣科技大學的大學伴與臺巴科技大學的大學伴們,共同完成線上交流的內容,團隊提供架構,包含題目與教材簡報,並給予彈性請雙方學伴自行修改,增添自己對家鄉文化的認識,再將彼此設計的文化教材,透過口語教學的方式,傳遞給彼此。例如在飲食方面,台灣學伴可能因爲出身地區不同,有不同味蕾偏好,所以對台灣飲食文化有不同視角;道理相同,巴拉圭學伴在分享服飾文化時,也有可能因為居住區域、年齡、種族等等,有不同的特色與文化,藉由教材的彈性設計,提供學伴高度的參與感,同時學習如何設計一份數位文化教材。 1.參與數位學伴教育訓練 2.設計食衣住行文化交流四周教材 3.進行線上遠距交流教學 4.參與臺灣巴拉圭學伴相見歡
實踐目標與說明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此次數位學伴多以電子、資訊、營建相關科系學生為主,臺灣及巴拉圭學伴可以透過交流,認識彼此的專業與產業差異,學習多元豐富的知能,將專業能力擴展為國際專業能力。在此次實踐計畫中,學伴能夠從專業角度出發,透過自身所學,以彼此為師,互相學習,增廣見聞。

2. 公民意識培育 面對不同的文化,擁有開闊的胸襟、宏觀的視野,此中文化包含不同國籍、地域、族群、價值觀等等,尊重彼此文化的同時,分享自身的文化。並具備公民意識,認知文化的差異,友善包容國際社會中的每一個多元的角色。

3. 大學社會責任 學生透過教材教法的設計,提供巴拉圭學伴臺灣的特色文化;也在教材的準備之中,看見以往沒看見的臺灣。藉由這次機會更了解自己的家鄉,提升家鄉的自我文化認同,進一步發展自身對於臺灣社會的影響力。以不同的形式,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4. 真實問題解決 在本次交流前,學伴可以思考交流中會遇到的問題,不論是文化、語言、個性等等的差異,都可能因落差而造成阻礙。當阻礙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應對,擁有正向心態,是本次教學交流的重要學習環節。我們在家鄉就可能會遇上文化衝突,更何況是臺灣與巴拉圭的異國文化交流,從文化議題出發,面對文化融合的問題解決,如何迎刃而解,是本次計畫提供學伴的問題解決情境。

5. 多元跨界創新 跳脫傳統紙筆行文的窠臼,以「數位敘事」的方式,紀錄文化交流的過程與心得,以新時代的方式,傳遞文化,做好「文化永續」;以網羅各專業領域學伴的方式,使其各司其職。結合不同專業領域知識,融入不同文化教材,提供巴拉圭學伴多元並專業的文化知識,創新並結合社會的文化內涵。使巴拉圭學伴看見不同面貌的臺灣文化。



提醒事項
信箱:hank890515@gmail.com 數位所翁楊絲茜老師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