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112-1 創新跨國教育服務共學

  • 實踐期程:2023-09-25-2023-10-31
  • 聯絡人:翁楊絲茜
  • 聯絡方式:cathylab111@gmail.com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3-09-25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創新跨國教育服務共學是以「教育本應不分國界、不分族群、不分文化」作為其理念,透過線上教學工具作為媒介,大破地域的限制,為學生打造一個數位學習的環境,以開啟孩子們的眼界,看見更多的可能與建立更寬闊的價值觀,並讓學生透過反思回饋,未來學以致用幫助更多的人,為教導大小學伴利他精神及社會實踐的展現。 本活動以台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所與教育學程師生為主體,與非洲肯亞的國中學生作為合作對象,團隊推動數位遠距教學系統及資通訊軟體平台建立,在培育台科大學生教學實作能力的同時,設定他們作為領航者的角色,帶領非洲學生與台灣學生共同完成專屬於他們色彩的課程活動。

活動內容與分工

1.參與活動教育訓練並熟悉活動整體流程 2.設計教案與學習新的科技工具並之應用 3.每週與學伴進行線上課程 活動課程設計每週花二小時分享自身文化並且汲取他國文化,開闊大小學伴的眼界,並且課程計畫讓學伴學習簡單的程式邏輯並且將自身所學分享給學生,大學伴也能夠累積更多實戰教學經驗,並培養正確的國際價值觀,更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最終建立學生自信心、培養同理心、常懷感恩的心,傳遞更多溫暖及陪伴。
實踐目標與說明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規劃五週的線上課程,以文化交流、SDGs永續發展目標與SEL社會情緒學習做為課程主軸,每週藉由討論不同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讓學生能夠透過討論的方式彼此合作,共同提升實力。大學生來自不同的背景,因此能夠運用自身不同的專業能力,大學伴透過陪伴的方式讓小學伴能夠逐步敞開心胸願意表達自己。並且藉由此次教學的SEL社會情緒學習使學生逐漸能夠覺察自己的情緒,進而提升學生的品德教育、人際溝通等能力。

2. 公民意識培育 課程活動採用三人為一組的方式,運用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與分享,大學伴在經過活動的教育訓練後能夠完成課程活動設計規劃及實際活動引導。並以每週主題進行簡報製作與編排,以達到符合學伴的上課內容。學生能透過課程活動,提升團隊合作、關懷服務、建立正向價值觀,增進與學伴的溝通與互動模式情感,創造彼此文化交流與人際間的價值意義。

3. 大學社會責任 通過設計的課程主題框架,促進學生對於社會情緒學習與SDGs永續發展目標的認知,也透過交流與分享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瞭解,增進學生互相的價值觀暸解,學習彼此具備同理心並學會給予其他人尊重,同時促進學生之間的意願性,達成雙方具有互惠學習的良好互動關係,一起成長、共學、共好。

4. 真實問題解決 通過每週課程,課程內容除了採用繪本進行教學外,也會設定問題讓學伴們互相進行溝通討論,並試圖找出解法,以提升對於在真實生活情境中的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在討論時,學生能夠將自身專業知識與觀點進行分享與實踐,並培養如何在學習中進行有效溝通,透過團隊合作的課程互動方式,解答並重視課程中討論的問題。

5. 多元跨界創新 領導學生在課程活動的過程中,透過共學的方式進行活動,每個人的角色都可以是教學者同時也是學習者。在過程中,學伴間的互動溝通歷程,可以促進學生獲得良好的溝通技巧,對於自身的文化價值觀創造新的想像,並且提升自身眼界、尊重彼此,為社會貢獻心力,塑造優良社會公民的責任。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