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聽土地的聲音_聲景的感知與敘事

  • 實踐期程:2023-09-07-2023-12-28
  • 聯絡人:詹宜如
  • 聯絡方式:yp93ruby@gmail.com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3-12-28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二十世紀以來音景概念的倡議,以聲音界定空間屬性,而打破長久以來視覺文化主 導的現象,不僅喚起對聽覺文化的重視,更是有意義的連結自然與人文社會、民族 文化的關係。 藉由讓學生參與聽土地的聲音_聲景的感知與敘事之企劃,學生可學習並實踐: 1.從「聲景之探索、採集」之實踐過程中,更加關注其生活周遭的人事物。 2.並於小組活動中擔任小組長,培養學生的領導的實務經驗 3.運用聲景素材延伸創作 4. 探索表演者及觀眾對聲響及聆聽音樂內容的感知 5.啟發大學生對環境保存及文化的學習與傳承

活動內容與分工

1.活動前置作業 (1)聲景合唱曲目分析 自然擬聲 Miniwanka (水的一生) 詞曲 / R. Murray Schafer 今日哪又閣咧落雨 詞曲/陳維斌 編曲/黃俊達 自然音 The Earth is My Mother 詞/L. C. Olsen 曲/ L. Maierhofer 社會音 丟丟銅仔 宜蘭民謠 曲/錢善華 點心擔 詞曲/蕭泰然 La La Land 詞曲/ Justin Hurwitz, Benj Pasek, Justin Paul 編曲/ Mark Brymer 文化音/部族歌謠 Wau Bulan 馬來西亞傳統歌謠 編曲/Tracy Wong Baba yetu 詞/斯瓦希里語主禱文 曲/Christopher Tin (田志仁) 山海歡唱 詞曲/莊榮春 老人飲酒歌 阿美族馬蘭複音民謠 編曲/張瓊櫻 (2)聲音採集 2.活動過程 (1)紀錄小組Miniwanka創作過程 (2)創意融聲及混音 (3)創作音像劇場 3.活動總結 (1)問卷設計及訪談觀眾對音景感知 (2)data 分析 4.心得回饋
實踐目標與說明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學生從自己的專業出發, 並運用從課程中所學的音樂相關知識與技能, 創作影音作品, 為關懷的聲景議題發聲. 期望能透過個人專長,進行社會參與,帶給社會正面的影響。

2. 公民意識培育 希望藉由此實踐計畫,可以讓學生的視野從升學考試、科系專業或職涯發展等較常被關心的議題,拓展到對土地及文化的關注與傳承。並培養組員間互相尊重、包容的能力,藉由互相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

3. 大學社會責任 在現在這個由網路主導,資訊量爆炸的時代, 以音像之創作, 來反思自己要如何將個人能力化為實際行動,透過倡議音樂影片搭配實體合唱演出,使觀眾透過觀賞作品開始關注議題。從採集土地的聲音, 理解並傳承文化.

4. 真實問題解決 採集聲景素材, 以及創作影音品過程中,結合音樂及影像來傳達倡議理念,進而激發人們對於議題之關懷, 促進永續發展。而計畫實施中,是以多人齊力製作影片,宣傳理念為最終目標,其中遭遇的挑戰,希望經過溝通以及各組員發揮各自力量,統合且互相彌補缺失,來解決問題。

5. 多元跨界創新 因組內成員來自各個不同的科系及成長地區,興趣以及專長也不同,通過大家不同的想法,以及各自擅長的領域,互相激發靈感,因而呈現更好的作品,完成計畫。



提醒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