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山職人訪談

  • 實踐期程:2023-04-21-2023-04-22
  • 聯絡人:蘇金輝
  • 聯絡方式:jhsu@mail.ntust.edu.tw
  • 顯示於公佈欄:是
  • 公佈欄顯示截止日:2023-06-16
  • 提案編碼:請聯絡提案聯絡人

實作說明

在關山對當地長老教會的王聖權牧師進行訪談,想知道教會的運行模式有沒有甚麼特別之處、如何在關山這種偏鄉地區成功地推廣教會文化、如何幫助當地人以及究竟是甚麼原因讓王牧師決定留在關山。經過與牧師的訪談,我們了解到教會是如何幫助當地居民,例如設置長照中心照顧長輩、在教會中舉辦活動與孩子們互動等等。訪談後牧師也開車載我們到關山各個地方參觀,我們也了解關山這地方是如何被當地居民合力繁榮起來。而牧師之所以能無怨無悔的付出是因為他始終抱持著替上帝傳遞信息的信念,他相信若時機成熟人們就會明白。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我認為若宗教的存在能讓人們心靈得到滿足並幫助他人,那我也會全心全力支持。

活動內容與分工

關山實地訪談的分工分別由蔡昊恩進行攝影相關的工作,包含設備以及部分文書處理、畫面構思。剪輯由周泊至負責,其中必須滿足老師給的條件。連絡王聖權牧師以及相關資料整理是由黃冠智、黃詳烽負責。文書報告以及海報設計由鍾宛庭、張湘琪、李立豔負責包含訪談動機與目的並將牧師在訪談中分享的事記錄下來。最重要的訪談由楊艾筑及李立豔負責。我們在幫地去了參觀了長照中心、教堂內部的格局以及台科學生們在關山留下的足跡,例如位於教堂旁邊的樹屋。接著跟著牧師到處參觀體驗在台北無法體驗的民俗風情。
實踐目標與說明


本次實作內容如何達成下列實踐目標並簡述說明,以作為審查評核之參考。

1. 專業社會介入 以我自身為機械系的學生來說,我無法對教會的運行方式做出干涉,但我能夠與其他學生合作一起建造讓小朋友開心的場所例如位於教堂旁邊的樹屋,或是當個臨時家教教導小朋友們課業上的問題。當然,這些事情以現在的我來說無法辦到,過個幾年後有能力了,我一定會用我的能力回饋社會。

2. 公民意識培育 這次的關山實地訪談中,我知道長老教會對於老年人以及年輕一輩的民眾們特別關注。而問題不外乎就是人口外流,因為當地的就業機會遠遠不如都市多導致問題產生,不只關山;許多偏鄉地區也大多都有這種現象。在與牧師到處參觀的同時我發現關山能發展的除了觀光業還有教育業,年輕人能夠將自身所學交給當地的孩子們。

3. 大學社會責任 升上大學後,各位都是年滿十八歲的成年人,隨之而來的就是責任。我認為各個大學生們能夠多去參與社會上的活動,尤其是公益活動,我們常常看到大學生們在各種地方做實習或是當志工等等。這謝看似不起眼的現象其實已在社會上塑造了我們大學生的形象。

4. 真實問題解決 關山我認為最需處理的問題是人口外流,而將心力投資在教育業上我認為是可行的,學生們能夠體驗到更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其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我的觀察,一所學校中學生甚至不到百人。學習環境實在堪憂,故讓學生們有更多學習資源是不可缺少的,或許,學生們在有能力後會選擇回鄉發展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

5. 多元跨界創新 像長老教會外的樹屋一樣,即使領域不同,大家也能集思廣益一起合作幫助他人,這次的實地訪談就是很好的例子。各系的大學生們為一組討論以及分工合作,大家能夠運用自身所學去做別人做不到的事,解決社會問題從來不是單槍匹馬的事情,正因要大家一起合作才能達到最好。



提醒事項